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西北书画艺术网 > 新闻动态 > 水墨丹青成中艾

新闻动态

水墨丹青成中艾

关键词:

成中艾西北书画书画艺术

2015-02-16

    读中艾的画,首先得从他的名字读起。艾者,艾蒿也,乃辟邪祛病之祥草。古代汉语亦指停止与美丽之意。中艾就是既可辟邪又可祛病、既奋进不止又非放荡狂驰、既优雅美丽又不张扬作秀,始终保持平静中和的状态。我真不知其名字来历和寓意,但作为一种审美通感,已深深融入他的作品和人格魅力之中。

  中艾崇尚西画,又难以割舍传统的脐带;他挚爱国画,又孜孜不倦地从油画和水粉画中汲取营养。数十年来,涉猎中外,融会古今,广积约取,转益多师,潜心营造独一无二的“这一个”风格。

       中艾的人物画注重于神似,善于在形肖与神似之间寻找突破口,然后饱蘸主体意识与感情浓液,运用各种表现手法,轻轻一点,客体的内在潜质和传神之态便跃然纸上。如《红星的故事》,奶奶头上的银发、脸上的皱纹、手中的红星,都是外在形体,虽画得很逼真,但依然没有达到出神入化的高度。唯有下嘴唇和嘴角的一抹似笑非笑、似怨非怨的阴影,才堪称传神之笔,一下子把老一辈革命家对下一代担忧和希望的内心独白昭然于世;还有趴在腿上的孙子,双手支颐,小嘴微咧,一对紫葡萄似的眸子黑白互转,既喜且惊,真可谓画龙点睛,风神焕然。又如《啊中国》,如此大的题材,却巧妙地把长城和糖葫芦联系在一起,可见构思之精深。但这不是主要的,主要的是母子俩的神态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。这种感染力首先来自母子俩的嘴。孩子的嘴伸张欲裂,夸张得几乎看不清眼睛;母亲的嘴虽没儿子那般夸张,而丹凤眼里两粒若隐若现的泪光,足以改变其矜夸的仪态。惟其如此,才能表达内心的狂欢和喜悦;惟其如此,才能紧紧抓住读者以便和她一起张口狂呼“啊中国”。中艾的人物画涉猎广泛,既有革命题材也有市井画卷,既有特定人物也有普通百姓。特别是历史人物和仕女图,一颦一笑,一瞥一觑,皆是人物内里灵枢的自然外化,体现了以神为主、形神兼备的艺术追求。

  中艾的花鸟画介于工笔与写意之间,又汲取了油画与水粉画之优长,凡花草、凡虫鱼、凡鸟禽,有的浑然写意,有的笨拙赋性,有的工笔传神,皆构思精妙,运笔独特,水墨淋漓,色彩明丽,蕴含着浓重的书卷气息和文人雅趣。初看他画的公鸡,似有千篇一律之嫌,但仔细观察却发现每个眼神都辉映着迥然不同的渴望与冲动。鱼虾在他笔下混沌得不成其画,简直就是孩童不慎泼洒的几滴水墨残迹。然而,当真正进入他的艺术灵魂时,那些个水墨残迹便遽然活跃起来,灵动起来!稚拙拧扭,寥寥数笔,使人闲情逸性中获得除人性以外的另类温情。他更擅长画牡丹,他的“这一个”风格,在诸多牡丹画中得到最有力的彰显和体现。花瓣没有明显层次,只是一堆浓淡相宜颜色的互渗与互孕。叶子也是随意点染,很难看到筋脉走势。唯独枝干,或盘根错节,或鱼鳞败甲,皆精致描画,既给人以攀形附势之空间感,又形神俱真地揭示出花体内部复杂的支配关系。

  中艾的山水画似乎不是画,而是微型山水雕塑。不然,流连其间,为什么总有一股无名力量在血管涌动,总有一股金石之声在耳畔轰鸣?观那山水,无论构思还是用墨,无论沟壑还是皱褶,也无论透视角度还是光线转换,形体背后无不蕴涵着万千气象和力量的源泉。如《深山鹿鸣》、《秦岭山中》、《山村人家》《山庄秋色》等,随着山势的起伏波折和岩石的沉浮拗陷,那一峰、一水、一石、一木、一舍、一人,都在画家皴、擦、晕、染中有了力度与生命活力。正如法国雕塑大师罗丹所说,首先要安排好形象上大的面,明显地强调……所支配的方向。艺术要有决断。由于线条显然的来龙去脉,才能深入空间而获得物体的深度。要切记,“没有线,只有体积。……千万不要只着眼于轮廓,而要注意形体的起伏。是起伏支配着轮廓。”所以现在再欣赏中艾的山水画,便不只是表面线条和笔法的秩序,而是透过表象探识内在的深度和力量,于是山水和艺术就同时活起来了。

  随着艺术风格的日渐突显,中艾和他的作品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熟知和称道。中艾先生现任咸阳市美协主席,年甫天命之末,但他身体健硕,精力充沛,正处于创作旺盛期。愿他像他的名字一样,辟邪祛病,方兴未艾,奋进不止,永远使自己美丽也使世界更加美丽。

我要评论(114生活网会员可直接登录,如果还不是114生活网会员,请点击注册新用户!
  • 评论内容:
网上有害信息举报
x

填写举报信息

提示: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,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