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西北书画艺术网 > 新闻动态 > 当代中国画-山水卷-李可染

新闻动态

当代中国画-山水卷-李可染

关键词:

西北书画书画艺术

2015-04-26

 提示点击↑左上角"西北书画艺术网"即刻关注 免费订阅!右上角分享 收藏

李可染 戊辰(1988年)作 水边人家 立轴
材质形制:设色纸本
作品尺寸:84.2×52.6cm

 

其他介绍:李可染说:山水画最难解决的是层次。还讲到他用积墨法“在墨中求层次,表现山川浑然之气”。在解决画面的层次问题上,有两个关键:一是必须掌握好中间调子;二是要解决好画面的黑白关系。画面的黑白关系也就是暗部与亮部的关系、实与虚的关系。这幅作品整个画面的开合,其中包含着虚实、黑白关系的处理。黑白关系的成功处理,是李家山水的一个重要特点,他的学生多能运用得很好,但也有的节奏过强,缺少迂回婉转的韵致。相比之下,可染师的作品在黑白关系上的处理更微妙,更富有弹性,在深厚之中,令人感到一种氤氲之气在回环周流,它以一种诗意的氛围诱导观众进入绘画的境界之中。仔细分析画面,可以看到,中间调子在画面黑白、虚实关系上起了很好的联系和呼应、调节作用。 —万青力《李可染的世界》

李可染 1985年作 雨余山色润 镜心
作品尺寸:68×55cm

备注:参见《近现代书画家款印综汇》186页。


李可染 山水 立轴
材质形制:设色纸本
作品尺寸:76×53cm


李可染 癸丑(1973年)作 漓江胜境 镜心
材质形制:设色纸本
作品尺寸:69×46cm


   其他介绍: 漓江山水千奇百怪,都似为李可染而设,李可染画独僻奇境,亦似为漓江而生。在李可染的山水画中,漓江题材是他画得最好的一种。1973年是李可染创作的旺盛之年,力作迭出。此幅作品以构图相对简洁,“两岸青山相对出”,一行帆船错落地驶於天光云影之上。作者采用传统构图方法,高置作画人的角度,故能充分写出江水的曲折——越过山岭的目光可见轻舟帆影,这也使画面因江光的白色而多了一些深厚沉实中的明丽。不厌反复,黑墨层层皴染的山所表现出的逆光是“李家山水”的标识,积墨的厚重又使其山别具拔山扛鼎之力,具有拔山扛鼎之力的山又强烈地对比着明丽的水。此作对“李家山水”的特点作了代表性的阐说。

李可染 一九七九年作 井冈山图 镜心
材质形制:设色纸本
作品尺寸:60.5×44.5cm
作品名称:李可染 巫峡帆影 镜心
材质形制:设色纸本
作品尺寸:68×44.5cm

 

其他介绍: 《巫峡帆影》是可染先生画赠王力的精心之作。60年代初李可染超越了对景写生的阶段,进入了“以意为之”的造景阶段。画中的景象集中在“巴蜀”、“黄山”、“桂林”这些画家心中向往、热爱的山川。把以往写生的画稿,进行剪裁、取舍、移位元、组合,化为理想的画面,更富意境之美和笔墨情趣而不单纯是素描,是这一阶段李可染画风的特点。此幅《巫峡帆影》虽无年款,但从画中可见六十年代的风貌,与1962年的《山静泉声喧》(见《李可染的世界》134-135页)和1965年的《巫山云图》(见《二十世纪中国画家研究丛书·李可染》第77页)相比对,不难看出《巫峡帆影》也应是此时期的作品。


 

李可染 秋山一瞥 立轴
材质形制: 设色纸本
作品尺寸: 53×44.3cm


 

李可染 1957年作 德国森林古堡 镜心
材质形制: 设色纸本
作品尺寸: 44.7×34.6cm


 

李可染 1980年作 雨后观山 立轴
材质形制: 设色纸本
作品尺寸: 80×48.5cm

 

其他介绍: 国画家画雨景,模糊中爽朗,很结实。明暗交界,明者愈明,暗者愈暗。—李可染
引自《二十世纪中国画家研究丛书·李可染》第221页


 

李可染 戊午(1978年)作 杏花春雨江南 镜心
材质形制: 设色纸本
作品尺寸: 34×45cm

备注:上款彭炎,为原故宫博物院院长。
 

此作可老一改浓墨的习惯,以淡墨出之,江南初春的风景便明丽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,使人想起“力拔山兮气盖世”的楚项羽,也有别姬时儿女情长的一面。但这毕竟是李家的山水,用笔的朴厚、生拙、粗重还是打上了个性痕迹,画作因之秀而朴,清而厚,使它在众多的江南风光山水画中独具面目。

李可染 癸丑(1973年)作 江山览胜图 立轴

材质形制:设色纸本
作品尺寸:74×52cm

 

其他介绍: 李可染1959年赴桂林写生,此后他反复画了大量的漓江山水,作品中多杰作。可以说,漓江山水为他而设,他为漓江山水而生。此幅当是据写生稿而成,月牙山苍秀蓊郁,墨色浓重而滋润,山质则坚,山气则润,准确表现了漓江山水的特色,笔端既有力量又充满韵致。构图上左实右虚,实多虚少,虚实尽妙,这种构图比较险峻,充满力感。堪称精品。



李可染 1962年作 清漓渔船图 镜心
材质形制:设色纸本
作品尺寸:47×36cm

   其他介绍: 上款人曾良,即广东石湾艺术家,尤精于写秃鹰。六十年代到从化时,夫人邹佩珠欲得其作品,李可染即以此画持赠交换。
 

可染大师山水艺术在传统和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创作,扎实的传统功底,丰富的写生经历,使其艺术更真实、生动、丰富细腻、完整。李可染山水艺术在60年代初期达到成熟期,其艺术语言集中体现在浑厚深邃、静穆灵动的美学表现中。此画的创作时期正在此时,作者正好桂林写生回来后作,把大自然的恬静空灵体现的淋漓尽致,使观者如临其境。纵观此画,静中有动,山水、渔舟相映,田园诗般淡远幽静跃然纸上。桂林山水画的题材是大师详熟于心的典型,无论尺幅大小,大师总能将漓江的神韵描绘融汇在画幅中,《清漓渔船图》尺幅虽小,然在大师所有同类题材作品实为少见的精品。


 

李可染 1964年作 漓江胜景 立轴
作品尺寸:66.4×43.6cm

 

其他介绍: 上款“玉琳”即冯玉琳,天津人。工作于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,因工作原因,与李可染相识,其弟冯玉琪,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。二人均与李可染交好。1960、70年代,李可染有数幅作品赠予冯氏兄弟,且均为上乘用心之作。
   1950年代是李可染写生的高峰期,1959年,李可染的写生作品主要以桂林为题材,共二十余幅,万青力研究指出这些写生作品“是可染师写生作品中明显体现意境追求,以意匠手法对景创作的重要见证”。同年,李可染撰文《漫谈山水画》,提出“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”,画家本人的创作在此后也进入“采一炼十”的阶段,开始对写生作品提炼加工。
   奇秀的漓江山水,万山重叠,江水如碧,可是从任何一个角度取景,都各有玗限,与画家的意象总有差别。于是,画家“以传统以大观小法写之”,减弱焦点透视造成前大后小的视觉效果,俯仰周览,生成独特的意境。“余三游漓江,觉江山虽胜,然构图不易,兹以传统以大观小法写之,人在漓江边上,终不能见此景也。”这段题跋多次见于李可染的漓江题材画作中,画家对自己新创作的欣喜与自信也流露无遗,此幅1964年的《漓江胜景》便是在这种情境下产生的一幅山水城作,与其它同类题材相比,此作少些往后画作的熟练程式,而笔墨生动清新,空间变幻虚实巧妙,足称翘楚。
   李可染落款处写“作于有君堂中”,“有君堂”是李可染在重庆国立艺专任教时的斋名。1943年,李可染綞至磐溪宿舍,紧挨嘉陵江,土地潮湿,屋内竟长出青翠竹枝,且当时李可染与邹佩珠初识,曾戏谑“佩珠”谐音“培竹”,故借用东坡诗,取堂号“有君堂”,一指屋中竹,二来暗示心中的佩珠,一直沿用到北京,直至1980年正式改室名为“师牛堂”后才完全不用。


 

李可染 山水
材质形制:纸本立轴
作品尺寸:68×50CM


 


 

长按下面二维码,添加:西北书画艺术网公众号

或者在微信里--公众号--搜索--西北书画艺术网--关注即可

 

联系方式:微信通讯录--添加朋友--搜索317518034--添加即可

联系人:西北书画艺术网 曹兵

 


我要评论(114生活网会员可直接登录,如果还不是114生活网会员,请点击注册新用户!
  • 评论内容:
网上有害信息举报
x

填写举报信息

提示: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,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